Views
Total
0
Shares

【什麼叫工作量證明(Proof-of-Work)究竟礦工們要競爭到什麼時候】

Total
0

區塊鏈技術簡單來說是電腦程式,目的是自動化取代人手的工作,更快更準確更保密,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,只要提供電腦算力便是礦工,實際操作當然不簡單,但大家可以理解為礦工的工作就好像追女孩,有很多競爭對手,誰付出得最多,就可以追到手

 

 

在區塊鏈裏面,每個區塊都記錄著錢包的交易記錄,並且會簽名作實,而每個區塊都會記錄上一個區塊的簽名,令所有區塊串連住。以上就是礦工的工作,而簽名這個動作最困難,因為生成每一個區塊都需要礦工計算一道很難很複雜的數學題,才能夠得出一個叫Hash Number的東西(即是以上講的簽名)。礦工們之間的競爭就是鬥快把這道數學題計好,最快計好的,就會得到這個區塊的獎勵(Block Reward),因為要投放很高的算力才可以贏獲得獎勵,動作很像掘礦,所以被稱為礦工。

 

 

每一個新區塊被生成,這個區塊的數據就會傳送到區塊鏈的使用者/其他礦工,其他礦工見到這個區塊已經被人成完了,就會自動競爭下一個區塊。對於區塊鏈的使用者來說,看到新一個區塊被生成,代表有礦工計算交易內容及以很高算力為這個區塊簽名作實。無論礦工或是使用者,每生成一個區塊用到很高的算力投放,而這種相信最出力,做最多的人獲得獎勵,這種共識機制叫做工作量證明(Proof-of-Work)。

 

 

比特幣區塊鏈一開始就已經被設定總生產量是2100萬粒,而礦工獲得的區塊獎勵是唯一生成比特幣的方法,由一開始的每生成一個區塊會得到50粒BTC,之後每4年獎勵減半,直到現在每生成一個區塊只得到6.25粒BTC。雖然獎勵數量減少,但每粒BTC的價格都漲了好多倍,所以對礦工而言,掘礦收入仍很不錯。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幣現時已開採量已經達到1800萬粒,意味往後供應會愈來愈少。

 

 

礦工由以往的小小電腦都做到,到現在集團式經營礦場,他們將好多好多台高算力的電腦集結一起,形成一個礦池(Mining Pool),再去競爭做每一個區塊,為了BTC獎勵。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那麼誇張,那道數學題很難嗎,礦工們都在爭分奪秒

 

 

原來比特幣區塊鏈一開始已經設定好每10分鐘生成一個區塊,當礦工的算力愈來愈快,區塊鏈會自動加難度,目的使每個區塊生成時間能維持在大概10分鐘。加難度的原理就是在Hash Number,本身Hash Number的計算是根據那個區塊的內容計算出來,而難度就是加在Hash Number這組英文數字組合的長度,當一組Hash Number越長,英文數字之間的組合就會越多,計算便更複雜更難,所以礦工們是與時並進地競爭,鬥高算力地競爭,只要比特幣區塊鏈一直有生成獎勵,礦工一直想賺錢,就會想盡辦法競爭每一個區塊獎勵,基本上是沒完沒了,完美展示工作量證明(Proof-of-Work)這種共識機制。

 

 

當然大家都知道工作量證明(Proof-of-Wrok)這種共識機制,受到很多質疑,包括高算力依賴高電力,機器設備硬件浪費,不環保。再者每10分鐘生成一個區塊不夠快等基本問題,所以引申到共識機制的改革。

 

 

 

 

當然大家都知道工作量證明(Proof-of-Wrok)這種共識機制,受到很多質疑,包括高算力依賴高電力,機器設備硬件浪費,不環保。再者每10分鐘生成一個區塊不夠快等基本問題,所以引申到共識機制的改革。

Related blog posts

3o_banner

【眾多公鏈競爭之下,每種都打著不同的旗號】

【眾多公鏈競爭之下,每種都打著不同的旗號】 【眾多公鏈競爭之下,每種都打著不同的旗號】 【眾多公鏈競爭之下,每種都打著不同的旗號】 【眾多公鏈競爭之下,每種都打著不同的旗號】 【眾多公鏈競爭之下,每種都打著不同的旗號】 【眾多公鏈競爭之下,每種都打著不同的旗號】 【眾多公鏈競爭之下,每種都打著不同的旗號】 【眾多公鏈競爭之下,每種都打著不同的旗號】 【眾多公鏈競爭之下,每種都打著不同的旗號】